忽必烈還要求日本表示效忠。日本鐮倉幕府八代執(zhí)權北條時宗(1268年-1284年在位)兩次拒絕(1268年和1271年)。忽必烈于1274年派出由150艘船只組成的艦隊,載著遠征軍,向日本群島進發(fā),軍隊在高麗東南海岸上船,夷平了對馬島和壹歧島,在下關附近九州島上的博多(呂崎)灣登陸。但是草原騎兵們不習慣這些海上遠征。況且,他們的打算僅僅是由他們構成入侵軍的核心,軍隊的主體則是由特別厭戰(zhàn)的中國人和高麗人組成的輔助軍。無論如何,隱蔽在麥諸基要塞附近的九州的大名們奮力抵抗,結果在經歷了短時的退卻(據說是受中國火炮逼迫)之后,他們迫使入侵者退回船上。
1276年,忽必烈重申要日本效忠的要求,再次遭到北條時宗的拒絕。忽必烈在長期備戰(zhàn)之后,于1281年6月派出更大的船隊進攻日本,一支由45,000蒙古人和120,000中國-高麗人組成的軍隊,他們分別在九州博多(呂崎)灣及肥前省的鷹島和平盧登陸。但是,這一次,蒙古軍(完全離開了他們的環(huán)境)和中國-高麗軍(幾乎沒有軍事價值)還是未能抵擋住日本人的憤怒。尤其是1281年8月15日的一場可怕的颶風驅散或摧毀了蒙古艦隊,蒙古部隊失去了根基,或者被俘,或者被殺。
忽必烈簡介
孛兒只斤·忽必烈(Хубилай хаан,1215年—1294年),蒙古族,元朝的創(chuàng)建者。是監(jiān)國托雷第四子,元憲宗蒙哥弟。蒙古尊號“薛禪汗”,他青年時代,便“思大有為于天下”。孛兒只斤·忽必烈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元朝。他在位期間,建立行省制,加強中央集權,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(fā)展。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鄰國,但多遭失敗。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樣,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輝歷史的締造者,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。在位35年,1294年正月,在大都病逝,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,廟號世祖。
【忽必烈曾兩征日本,兩次海上遠征均以失敗告終】相關文章: